加入收藏 | English

郑德荣:要不忘初心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来源:   时间:2019-06-10   点击数:

著名中共党史专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中国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全国优秀教师,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原副校长……信仰了60多年的共产主义,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他,就是“红色理论家”郑德荣。

一生信“马”传“马”终不倦

1926年,郑德荣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龙井村。1948年,还在读大学的他从国统区投奔解放区,在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短训班学习时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被深深吸引。1952年从东北师大毕业留校后,从事党史研究教学,从此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结缘,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郑德荣与人合著的《毛泽东思想史稿》是系统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创立概论体系的教材,印刷13次发行100多万册,至今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东北师范大学于1981年成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是全国高校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机构之一。他多次被中宣部、中共党史研究室约请为专家评审组专家,应邀到多个省市、多所大学、多个系统讲理论、讲党史,充分践行了党史专业“资政育人”的社会使命。

郑德荣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他的博士生清晰地记得,他上的第一堂,不是讲学术,而是讲做人。他告诫学生,作为党史工作者,永远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

作为党史研究的大家,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以权威压人。郑德荣的学生,上至“50后”下至“90后”;他宣讲的对象,既有党的高级领导也有普通群众,他总能因人而异,深入浅出,让人入脑入心。很多学生表示,就是因为听了郑德荣的课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产生了兴趣。

郑德荣60岁时曾立下“宏愿”,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培养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85岁那年,他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91岁的郑德荣立即申报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2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准备纪念文章……

生命与信仰融一体

郑德荣保持着党史工作者应有的尊崇态度,也保持着学者的批判精神,对党内的“四风问题”他忧心忡忡,对自己则严格要求。郑老当副校长那会儿,儿媳凭自己的能力考到东北师大财务处工作,他听说后坚决不让去。之后,他找儿媳谈话说,你工作的事,我心存内疚,但是我在领导岗位上,难免让人感觉是以权谋私,希望你理解,在组织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必须考虑大局。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郑德荣饱受结肠癌的折磨。可他从未放弃任何一次传扬红色理论的机会。党的十九大闭幕第二天一早,他就给东北师大党委副书记王延打了个电话:“建议学校尽快安排宣讲,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讲清楚。我也要去讲。”

今年4月,已经癌症扩散的郑德荣再次住院。他的右肺和三分之一的左肺已经停止了工作。即便这样,他依旧没有停止思考。5月1日,他的博士生胡范坤来医院看他时带来的还是他的文章。胡范坤给他读了两个小时。他拔掉氧气管,用尽全身力气说出了几个字:“要分段,要有条理。”这是他最后一条工作意见。而他生前最后一句完整的话,竟是在一个深夜,醒来的时候对守护他的女儿说:“转达给我的学生们,要不忘初心,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作为我们党的“红色理论家”,郑德荣用一生践行自己的信仰:从1948年投奔解放区开始,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积极深入研究宣传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治学有道、卓识远见,他开创了系统研究毛泽东思想史的先河;实事求是、臻于至善,他勇于指出我们党曾经在发展进程中由于偏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进入的误区;与时俱进、奋斗不止,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仍然惦念着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文/孟丽 编辑/刘黎明 审核/钟建华)

Copyright © 2010-2024 KOK游戏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邮编:341000 网站管理

赣备 2-4-3-2002318  电话 0797-8312241